图片
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 | 关注我们

澳门威尼斯国际▎欢迎您 > 历史秘闻 > >学者:中国在崛起过程中要甩掉弱国心态的包袱(2)

  •   近代以来,中国在西方主导的全球化浪潮中衰落,甚至有解体的危险。100多年的近代历史中,中国从大国的地位跌落,沦落为世界上几个少有的积贫积弱的大国。在这种情形之下,弱国心态形成并强化。客观来讲,弱国心态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遗产,也是中国崛起进程中的心理包袱,要清理这一障碍,也非一时之功。

      弱国心态也在误读历史的同时得到强化。回首中国历史,鸦片战争成为一种情结,一般人的意识中,那次战争之后,中国告别了大国地位,跌落到半殖民地的深渊之中。实际上,鸦片战争并不是中国衰落的起点,在1814年至1816年的英国与尼泊尔战争中,清政府便放弃了自己的藩属国。1839年,为了减轻财政负担,中国要求越南、缅甸、琉球等国减少朝贡次数。那为什么1840年成为中国人的阴影呢?这是因为,人们希望为自己的衰弱找一个起点,而鸦片战争成为一种符号,由此形成了一种关于中国近代历史的解说体系,即近代史就是反帝反封建的历史。这样的历史观形成了明确的敌与友的分界线。接受这种历史教育的国人,自然会气馁,会悲愤,会“哀其不幸,怒其不争”。

      弱国心态之下,必然伴随着“阴谋论”的盛行,“阴谋论”的最大特点是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,用简单的敌我关系解释各种现象。由于缺少对常识的了解,“阴谋论”迅速填补了开始走向开放的国人对外来知识的需求,“货币战争”、“金融战争”以及各种“包围圈”的言论,在提醒国人居安思危的同时,也在无意中强化着弱国心态,并将对西方的看法妖魔化。
      直面现实是摆脱弱国心态的第一步
     
      近代中国的衰落,源于没有实现“世界历史的转向”,没有能够顺应历史发展潮流,在自我陶醉中落伍了。市场经济、民主政治、法治社会是世界历史的潮流,无论这个潮流是由谁引领,中国都需要加入其中。中国经济上的崛起,正是源于改革开放三十年对市场经济的探索与坚持。

      近期,中国调高“贫困线”,使得中国贫困人口达到1.28亿,这是中国向国际贫困线标准接轨之举,这值得鼓励。

      直面现实是摆脱弱国心态的第一步,中国GDP总量上来了,但是基尼系数也在飙升,一个中国,两个世界,如美国总统罗斯福所言,在一个豪富与赤贫对垒的社会中,贫者的绝望也是富者的灾难。西谚有云:“每个富人背后站着一个魔鬼,而每个穷人背后站着两个魔鬼。”减贫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,中国目前有1.28亿贫困人口,而城镇居民中有1.28亿人没有城市户口。能够直面困难而不是粉饰太平,本身就是一个大国自信的表现,也是解决问题的前提。

      了解国际常识是理性外交的基础。改革开放三十年,中国逐渐融入国际社会,成为国际规则的参与者与修订者。二战结束之后,国际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,核武器的出现打破了军事安全的边界;金融全球化以及跨国公司打破了经济安全的边界;而网络技术的发展则打通了社会间的区隔。顺应这些变化,中国外交也已打破简单的“敌友”分别,制定长远的战略规划,锻造战略意志力。

相关阅读

标签:
预留广告位